天下金融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天下金融网
首页 资讯 财经 理财 消费 产业 基金 股票 外汇 期货 银行 企业 行情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正文
国潮消费的底层逻辑是文化自信|文化中国行
2025-03-10 10:57:36      来源:千龙网   阅读量:17295   

不久前,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族博物馆党委副书记、副馆长郑茜在大街上看见一群年轻人,用的收纳耳机线的萌物,装饰有羌族传统手绣;春节期间,她收到一个年轻人的礼物,是用中国民族博物馆收藏的侗族服饰上的蛇形纹样。

越来越多带有典型东方美学气质的创意文化产品,以传统文化符号作为标配元素,掀起了一股强劲的lsquo;国潮rsquo;风尚。其底层文化逻辑,就是强烈的中华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郑茜说。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传统文化日益受到年轻人的喜爱,国潮消费也渐成热点。据《2024年中国国潮经济发展状况及消费行为调查报告》,2023年中国国潮经济市场规模突破两万亿元,预计2028年将突破3万亿元,带动经济增长的同时,有力推动了非遗保护传承、文旅资源开发利用等。

博物馆文创热销,历史文化街区重体验

博物馆作为承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综合体,正成为年轻人常逛常新的所在,截至2024年8月底,全国正式备案注册的6833家博物馆已接待观众9.4亿人次。而参观完展览买文创已是标配,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凤冠冰箱贴、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的天宫藻井冰箱贴,成为2024年博物馆文创的顶流mdash;mdash;至今热度不减。

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三星堆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苏州博物馆等文创年销售额都超过亿元。天猫上目前有约110家博物馆及上百家文创机构,2024年7月以来,中国国家博物馆、甘肃博物馆、敦煌美术研究所等10家博物馆文创成交额同比翻番。

如果说博物馆让年轻人在馆舍中探寻传统文化之根脉,那么历史文化街区则让年轻人在更大空间中有了新体验。

每次到北京开会前,全国人大代表、依文集团董事长夏华都会到黔西南的村子里转转。我的职责不仅仅是调研、提出建议,更要付诸实践,让中华民族的美学文化、传统手工艺,用现代的方式重新绽放。今年两会,她带来关于大力扶持企业打造国潮时尚和文化新场景,激发消费新活力的建议的建议。

夏华介绍,在贵阳市青岩寻坊,团队打造国潮街区、体验工坊,游客不仅可以看山看水看风景,还能跟着绣娘们一起体验非遗手作;在北京市丰台区长辛店,一条集艺术创作、时尚设计、文化交流于一体的国潮时尚街区也正在成形。

夏华建议,通过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文化创意与科技融合、拓展国潮消费新场景等,为国潮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助力国潮文化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全国政协委员、钰尼文化艺术传承中心创始人杨钰尼表示,自己希望在打造国潮产品时做到新中式与潮牌的结合,产品能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并借助新的消费场景讲好中国故事。非遗保护不是仿古工程,而是持续创新的青春事业。

新中式生活美学成风,国潮消费融入日常

正如郑茜所说,观察当下的生活,会发现一股宏大的潮流在重组我们眼前的生活图景,lsquo;新中式生活美学rsquo;正弥漫成风。穿着新中式服饰、吃着中式烘焙、端着中式茶饮hellip;hellip;国潮消费已融入年轻人的衣食住行。

住进300年老字号lsquo;日照秀文斋客栈rsquo;,还能体验非遗手艺,这种国风浓郁、展现地方特色文化的民宿客栈,成为想来日照的理由。一名游客评论。美团旅行数据显示,2025年3月1日以来,非遗手工搜索量同比上涨297%,00后游客尤其喜欢非遗等传统文化体验。

汉服、马面裙等新中式服饰,在日常穿着场景中越发普及。去年总台春晚的中国传统纹样创演秀《年锦》,让演员所穿的汉服火上了淘宝热搜。演员李沁所穿的内搭汉服,就是某网店的宋制点绛唇套装中的飞机袖短衫,目前同款已售罄。

甚至还有了新中式花束。2025年伊始,颐和园、清明上河图、长乐未央等联名款新中式花束,将古典文化元素融入花束设计。美团闪购数据显示,今年2月中旬,新中式花束订单量年同比增长1709%。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周庆富曾领衔并组织科研团队,围绕新中式展开调研。研究表明,新中式不仅是时尚潮流,更是文化自信之体现,其将传统与现代、文化与经济紧密结合,充分展示了新时代中国文化的自信力、创新力与影响力。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周庆富对中青报middot;中青网记者说,当新中式成为大家一种日常的穿着,甚至还可以请设计师按照自己的想法设计喜欢的款式时,这就实现了产业拉动。

不过,郑茜也关注到一个问题,那就是美学经济在引导文化遗产向创意文化转变的时候,很容易被肢解成符号和碎片,有些只取其形,流失了内在价值;有些只取其巧,改写了内在基因。这些现象如果长此以往,有可能会透支我们的文化遗产。

在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时候,一方面我们要借助符号化和市场营销,但另一方面绝不可放弃和轻视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因为这才是文化自信的根基。郑茜说。

国潮出海,美好的东西值得传播到世界

阿根廷中国道路网站3月2日的一篇文章《国潮:理解中国的关键现象》谈到,除了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宏观经济数据外,今天的中国年轻人对文化传统的自豪感正在增强,这种文化传统让中国成为一个不只是地理概念上的巨人。

新中式的风,已从国内吹到了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数据显示,2024年8月,淘宝大服饰全球包邮专区上线一周,以汉服为代表的国风大类,在新马销量同比增长370%。不少东南亚的新中式爱好者,还将目光投向非遗产品,香云纱、宋锦等非遗面料,也在新马备受青睐。

2016年冬天,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酉州苗绣非遗工坊的带头人陈国桃,第一次带着苗绣作品到欧洲多国参加巡展。当时她带去的苗绣是传统的艳丽色彩。那边的艺术家告诉陈国桃,可以再有一些颜色比较稳的作品,适合搭配日常穿着。回国后,陈国桃立刻投入研发。如今,由此诞生的蓝色系列苗绣首饰,远销海外,常常断货。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建议,要加强构建对外艺术交流的长效协同机制,把艺术交流纳入国家外交长期战略规划,并且要加强青年艺术家的培养。在田沁鑫看来,中国话剧具有诗歌大国的浪漫结构、多重空间的组合、有韵致的语言,如此优美的语言值得传播到世界。

田沁鑫透露,中国国家话剧院正积极筹备China Center出海工作,让中国话剧走向国际舞台,参与国际艺术节、戏剧节和国际演出季。外国人除了听莎士比亚,也可以听一听我们中国的好故事。田沁鑫郑重地说。

不久前,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族博物馆党委副书记、副馆长郑茜在大街上看见一群年轻人,用的收纳耳机线的萌物,装饰有羌族传统手绣;春节期间,她收到一个年轻人的礼物,是用中国民族博物馆收藏的侗族服饰上的蛇形纹样。

越来越多带有典型东方美学气质的创意文化产品,以传统文化符号作为标配元素,掀起了一股强劲的lsquo;国潮rsquo;风尚。其底层文化逻辑,就是强烈的中华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郑茜说。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传统文化日益受到年轻人的喜爱,国潮消费也渐成热点。据《2024年中国国潮经济发展状况及消费行为调查报告》,2023年中国国潮经济市场规模突破两万亿元,预计2028年将突破3万亿元,带动经济增长的同时,有力推动了非遗保护传承、文旅资源开发利用等。

博物馆文创热销,历史文化街区重体验

博物馆作为承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综合体,正成为年轻人常逛常新的所在,截至2024年8月底,全国正式备案注册的6833家博物馆已接待观众9.4亿人次。而参观完展览买文创已是标配,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凤冠冰箱贴、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的天宫藻井冰箱贴,成为2024年博物馆文创的顶流mdash;mdash;至今热度不减。

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三星堆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苏州博物馆等文创年销售额都超过亿元。天猫上目前有约110家博物馆及上百家文创机构,2024年7月以来,中国国家博物馆、甘肃博物馆、敦煌美术研究所等10家博物馆文创成交额同比翻番。

如果说博物馆让年轻人在馆舍中探寻传统文化之根脉,那么历史文化街区则让年轻人在更大空间中有了新体验。

每次到北京开会前,全国人大代表、依文集团董事长夏华都会到黔西南的村子里转转。我的职责不仅仅是调研、提出建议,更要付诸实践,让中华民族的美学文化、传统手工艺,用现代的方式重新绽放。今年两会,她带来关于大力扶持企业打造国潮时尚和文化新场景,激发消费新活力的建议的建议。

夏华介绍,在贵阳市青岩寻坊,团队打造国潮街区、体验工坊,游客不仅可以看山看水看风景,还能跟着绣娘们一起体验非遗手作;在北京市丰台区长辛店,一条集艺术创作、时尚设计、文化交流于一体的国潮时尚街区也正在成形。

夏华建议,通过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文化创意与科技融合、拓展国潮消费新场景等,为国潮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助力国潮文化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全国政协委员、钰尼文化艺术传承中心创始人杨钰尼表示,自己希望在打造国潮产品时做到新中式与潮牌的结合,产品能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并借助新的消费场景讲好中国故事。非遗保护不是仿古工程,而是持续创新的青春事业。

新中式生活美学成风,国潮消费融入日常

正如郑茜所说,观察当下的生活,会发现一股宏大的潮流在重组我们眼前的生活图景,lsquo;新中式生活美学rsquo;正弥漫成风。穿着新中式服饰、吃着中式烘焙、端着中式茶饮hellip;hellip;国潮消费已融入年轻人的衣食住行。

住进300年老字号lsquo;日照秀文斋客栈rsquo;,还能体验非遗手艺,这种国风浓郁、展现地方特色文化的民宿客栈,成为想来日照的理由。一名游客评论。美团旅行数据显示,2025年3月1日以来,非遗手工搜索量同比上涨297%,00后游客尤其喜欢非遗等传统文化体验。

汉服、马面裙等新中式服饰,在日常穿着场景中越发普及。去年总台春晚的中国传统纹样创演秀《年锦》,让演员所穿的汉服火上了淘宝热搜。演员李沁所穿的内搭汉服,就是某网店的宋制点绛唇套装中的飞机袖短衫,目前同款已售罄。

甚至还有了新中式花束。2025年伊始,颐和园、清明上河图、长乐未央等联名款新中式花束,将古典文化元素融入花束设计。美团闪购数据显示,今年2月中旬,新中式花束订单量年同比增长1709%。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周庆富曾领衔并组织科研团队,围绕新中式展开调研。研究表明,新中式不仅是时尚潮流,更是文化自信之体现,其将传统与现代、文化与经济紧密结合,充分展示了新时代中国文化的自信力、创新力与影响力。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周庆富对中青报middot;中青网记者说,当新中式成为大家一种日常的穿着,甚至还可以请设计师按照自己的想法设计喜欢的款式时,这就实现了产业拉动。

不过,郑茜也关注到一个问题,那就是美学经济在引导文化遗产向创意文化转变的时候,很容易被肢解成符号和碎片,有些只取其形,流失了内在价值;有些只取其巧,改写了内在基因。这些现象如果长此以往,有可能会透支我们的文化遗产。

在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时候,一方面我们要借助符号化和市场营销,但另一方面绝不可放弃和轻视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因为这才是文化自信的根基。郑茜说。

国潮出海,美好的东西值得传播到世界

阿根廷中国道路网站3月2日的一篇文章《国潮:理解中国的关键现象》谈到,除了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宏观经济数据外,今天的中国年轻人对文化传统的自豪感正在增强,这种文化传统让中国成为一个不只是地理概念上的巨人。

新中式的风,已从国内吹到了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数据显示,2024年8月,淘宝大服饰全球包邮专区上线一周,以汉服为代表的国风大类,在新马销量同比增长370%。不少东南亚的新中式爱好者,还将目光投向非遗产品,香云纱、宋锦等非遗面料,也在新马备受青睐。

2016年冬天,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酉州苗绣非遗工坊的带头人陈国桃,第一次带着苗绣作品到欧洲多国参加巡展。当时她带去的苗绣是传统的艳丽色彩。那边的艺术家告诉陈国桃,可以再有一些颜色比较稳的作品,适合搭配日常穿着。回国后,陈国桃立刻投入研发。如今,由此诞生的蓝色系列苗绣首饰,远销海外,常常断货。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建议,要加强构建对外艺术交流的长效协同机制,把艺术交流纳入国家外交长期战略规划,并且要加强青年艺术家的培养。在田沁鑫看来,中国话剧具有诗歌大国的浪漫结构、多重空间的组合、有韵致的语言,如此优美的语言值得传播到世界。

田沁鑫透露,中国国家话剧院正积极筹备China Center出海工作,让中国话剧走向国际舞台,参与国际艺术节、戏剧节和国际演出季。外国人除了听莎士比亚,也可以听一听我们中国的好故事。田沁鑫郑重地说。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上一篇:殷墟博物馆年接待游客180万人次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推荐
 
     栏目排行
  1. 截至2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227
  2. 甲骨文记录了什么样的商朝社会生活?
  3. 四部门联合开展数字乡村强农惠农富农专
  4. 陕西县域经济活力奔涌
  5. 文化中国行丨漆艺匠心古韵天成
  6. 西南地区最大铁路编组站完成扩能改造
  7. 去年以来,我国新发布工程机械相关国家
  8. 擦亮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的“津”字招牌
  9. 聚焦两会开放团组丨香港:为中国式现代
  10. “新中式”之旅读懂“诗意江西”
     栏目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