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中旬,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是我国首个以银发经济为名的专项政策。银发经济是向老年人提供产品或服务,以及为老龄阶段做准备等一系列经济活动的总和。
 意见公布一年多,在政策的引导下,银发经济正在突破养老=被动照护的旧框架,向适老化智能家居、老年文旅、终身教育、康复辅具研发等多元化赛道延伸,开辟增量市场。
到2027年构建起覆盖全国的银发旅游列车产品体系
为了精准对接老年群体的旅游需求,商务部等9部门日前发布《关于增开银发旅游列车促进服务消费发展的行动计划》。《行动计划》围绕增加服务供给、强化设施保障等4个方面提出12项重点任务,旨在到2027年构建起覆盖全国的银发旅游列车产品体系。
《行动计划》着力提升旅游列车全链条软硬件适老化水平。比如,对灯光、扶手、座椅、厕所等进行升级改造,使列车真正适合老年人乘坐。
同时,由于旅游列车具有路线灵活、多点串连、在途观光、车随人走、昼游夜行等特点和优势,银发旅游列车开行将带动沿途餐饮、住宿、文娱等多个关联产业发展,形成强大的消费乘数效应。
科技赋能居家养老 让银发族老有所养
除了坐着火车去旅行之外,老年人对医疗护理、紧急救助、康复疗养等方面的需求也在日益增长。据了解,越来越多的智慧养老产品正在走进老年人的生活,为银发族们提供更优质的居家养老服务。
在上海一家AI康复机器人创新工作室,工作人员正对康复训练机器人进行内部测试。这里正在开发的是可应用于老年人运动障碍、认知障碍等方面的康复治疗机器人,帮助老年人用数字化的量表进行认知障碍筛查、在机器视觉监测下的肢体灵活性训练等。
目前,上海正在积极探索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陪伴机器人、智慧管理系统、远程安防等智能化的养老设备,正逐步从医疗场景推广至社区和家庭,改善老年人的生活品质。
像上海闵行区就建立起了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平台的信息大屏上实时监测着社区内数百位居家老人的健康情况,老人出现突发状况,工作人员会立刻处理。
家住上海市闵行区新虹街道的苏伯伯接到了智能腕表的关爱来电,工作人员通过腕表监测到他的血压有所升高后紧急联系了他的家人赶回去看望。
苏伯伯还在家中安装了智能监护床垫,可以自动监测他睡眠时的心率、离床等情况,这些智能设备收集到的数据都发送到街道的综合为老服务中心。
截至2025年1月,上海共有502家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短期托养、日间照护、老年助餐、医养结合等一站式综合服务。
积极开展老年教育 让银发族老有所学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学习也是一种健康的养老方式。现在,全国各地都在开展老年教育,一些社会力量也参与其中,让银发族们老有所学、有乐有为。
在山东济南的这所老年大学里,器乐老师郑伟正在向老年学员们教授非洲鼓。77岁的老人李贵辰在这里学习了一年,已经基本掌握了非洲鼓的演奏技巧。
这所学校属于民办老年大学,共招收了700多名学员,开设的课程有20多门,涵盖健身、舞蹈、书画等六大类。大部分学员是60岁以上老年人,由于很多老人要帮着儿女看孩子,学校专门设置了幼儿托管、家政等服务,减轻了老年人的带娃压力。
目前,这所老年大学采取的是社区嵌入式合作模式,社区为学校提供场地并减免部分房租,学校则会承办一系列面向社区居民的服务项目,包括公益课程、主题艺术活动等,来丰富社区的文化氛围。
据中国老年大学协会统计,目前,我国老年大学数量达到7.6万所,老年学员有2000万人。随着社会力量不断参与到老年教育事业中,会让更多的老年人参与其中,实现老有所学、有乐有为。
:2024年1月中旬,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是我国首个以银发经济为名的专项政策。银发经济是向老年人提供产品或服务,以及为老龄阶段做准备等一系列经济活动的总和。
意见公布一年多,在政策的引导下,银发经济正在突破养老=被动照护的旧框架,向适老化智能家居、老年文旅、终身教育、康复辅具研发等多元化赛道延伸,开辟增量市场。
到2027年构建起覆盖全国的银发旅游列车产品体系
为了精准对接老年群体的旅游需求,商务部等9部门日前发布《关于增开银发旅游列车促进服务消费发展的行动计划》。《行动计划》围绕增加服务供给、强化设施保障等4个方面提出12项重点任务,旨在到2027年构建起覆盖全国的银发旅游列车产品体系。
《行动计划》着力提升旅游列车全链条软硬件适老化水平。比如,对灯光、扶手、座椅、厕所等进行升级改造,使列车真正适合老年人乘坐。
同时,由于旅游列车具有路线灵活、多点串连、在途观光、车随人走、昼游夜行等特点和优势,银发旅游列车开行将带动沿途餐饮、住宿、文娱等多个关联产业发展,形成强大的消费乘数效应。
科技赋能居家养老 让银发族老有所养
除了坐着火车去旅行之外,老年人对医疗护理、紧急救助、康复疗养等方面的需求也在日益增长。据了解,越来越多的智慧养老产品正在走进老年人的生活,为银发族们提供更优质的居家养老服务。
在上海一家AI康复机器人创新工作室,工作人员正对康复训练机器人进行内部测试。这里正在开发的是可应用于老年人运动障碍、认知障碍等方面的康复治疗机器人,帮助老年人用数字化的量表进行认知障碍筛查、在机器视觉监测下的肢体灵活性训练等。
目前,上海正在积极探索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陪伴机器人、智慧管理系统、远程安防等智能化的养老设备,正逐步从医疗场景推广至社区和家庭,改善老年人的生活品质。
像上海闵行区就建立起了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平台的信息大屏上实时监测着社区内数百位居家老人的健康情况,老人出现突发状况,工作人员会立刻处理。
家住上海市闵行区新虹街道的苏伯伯接到了智能腕表的关爱来电,工作人员通过腕表监测到他的血压有所升高后紧急联系了他的家人赶回去看望。
苏伯伯还在家中安装了智能监护床垫,可以自动监测他睡眠时的心率、离床等情况,这些智能设备收集到的数据都发送到街道的综合为老服务中心。
截至2025年1月,上海共有502家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短期托养、日间照护、老年助餐、医养结合等一站式综合服务。
积极开展老年教育 让银发族老有所学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学习也是一种健康的养老方式。现在,全国各地都在开展老年教育,一些社会力量也参与其中,让银发族们老有所学、有乐有为。
在山东济南的这所老年大学里,器乐老师郑伟正在向老年学员们教授非洲鼓。77岁的老人李贵辰在这里学习了一年,已经基本掌握了非洲鼓的演奏技巧。
这所学校属于民办老年大学,共招收了700多名学员,开设的课程有20多门,涵盖健身、舞蹈、书画等六大类。大部分学员是60岁以上老年人,由于很多老人要帮着儿女看孩子,学校专门设置了幼儿托管、家政等服务,减轻了老年人的带娃压力。
目前,这所老年大学采取的是社区嵌入式合作模式,社区为学校提供场地并减免部分房租,学校则会承办一系列面向社区居民的服务项目,包括公益课程、主题艺术活动等,来丰富社区的文化氛围。
据中国老年大学协会统计,目前,我国老年大学数量达到7.6万所,老年学员有2000万人。随着社会力量不断参与到老年教育事业中,会让更多的老年人参与其中,实现老有所学、有乐有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