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南大学教授王建华的新著《推进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研究》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2024年前7个月,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73726亿元,同比增长3.5%,其中绿色消费成为激活市场、点燃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公众是践行绿色消费的重要主体,因此,如何提升公众的环境保护行为是当下值得思考的重要问题。
该书从内部因素mdash;mdash;公众的心理认知因素入手,对江苏省和安徽两省12市的民众进行问卷调研,识别影响公众采取公领域亲环境行为和私领域亲环境行为的关键因素,具体分析环境认知、环境风险感知、环境价值观等心理认知因素对公众环境保护行为的影响机制,探究促进和抑制民众践行绿色消费等环境友好行为的理由。
研究发现:不同维度的环境认知对公众环境友好行为具有显著影响;环境风险事实感知和原因感知对公众的公领域亲环境行为影响不显著,但环境风险损失感知可以通过损失感知mdash;责任意识mdash;公领域亲环境行为实现间接影响;绿色消费态度是产生绿色消费行为意向的关键先决条件。本书的研究结论为引导公众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践行环境友好行为提供相关建议,为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近日,江南大学教授王建华的新著《推进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研究》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2024年前7个月,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73726亿元,同比增长3.5%,其中绿色消费成为激活市场、点燃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公众是践行绿色消费的重要主体,因此,如何提升公众的环境保护行为是当下值得思考的重要问题。
该书从内部因素mdash;mdash;公众的心理认知因素入手,对江苏省和安徽两省12市的民众进行问卷调研,识别影响公众采取公领域亲环境行为和私领域亲环境行为的关键因素,具体分析环境认知、环境风险感知、环境价值观等心理认知因素对公众环境保护行为的影响机制,探究促进和抑制民众践行绿色消费等环境友好行为的理由。
研究发现:不同维度的环境认知对公众环境友好行为具有显著影响;环境风险事实感知和原因感知对公众的公领域亲环境行为影响不显著,但环境风险损失感知可以通过损失感知mdash;责任意识mdash;公领域亲环境行为实现间接影响;绿色消费态度是产生绿色消费行为意向的关键先决条件。本书的研究结论为引导公众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践行环境友好行为提供相关建议,为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