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金融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天下金融网
首页 资讯 财经 理财 消费 产业 基金 股票 外汇 期货 银行 企业 行情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正文
向“新”而行“质”胜未来
2024-09-30 21:23:36      来源:千龙网   阅读量:8313   

编者按: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建设国家高新区,是党中央在推进国家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人民论坛调研组走进福建省福州高新区,看当地如何通过做实做好高和新两篇文章,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作出积极贡献。

闽水汤汤,汩汩流淌,倒映着蓝天白云,也映照着福州高新区的创新活力与科技梦想。

1991年,福州高新区成功获批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为福州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这座城市的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0多年来,福州高新区始终牢记嘱托,秉承着一张蓝图绘到底的理念,以新为引领,以质为驱动,全力书写着高与新的双重篇章。

积厚成势,拔节向上之力更坚;革故鼎新,焕发新质之光更灿。2023年,福州高新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际利用外资等四项指标排名全市第一;入驻企业从建区之初的不到1000家增长至2.3万家,财政总收入、税收收入分别突破40亿、30亿大关,税收增速高达60%hellip;hellip;创新高地何以孕育蓬勃发展动能?

科技创新:锻造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

前不久,位于福州高新区的东方电气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东福研究院)迎来了重要的里程碑mdash;mdash;全球首套与可再生能源相结合的漂浮式海上制氢平台东福一号凯旋。紧接着,由该公司团队研发的国内首套110标方海水直接制氢装备出征广东,即将开启陆上试验。

如果说东福一号是从1到10的中试平台,那么110标方海水直接制氢装置则是东福一号的迭代升级版,将实现每小时制成110立方米的氢气,这是从10到100的产业化、规模化的飞跃。

从1.2标方升级到110标方,这一数字变化的背后,是一系列技术难题的攻克。

我们自去年5月起便投身于技术攻关,历时一年多终于研发出一种分体式系统。东福研究院监事、总工程师李义介绍,该系统通过分离电解液循环、海水无淡化传质和制氢单元,并采用先进的膜组件技术,提高流量匹配性,使得110标方的海水直接制氢设备体积显著减小,完全适应海上部署。

制氢技术的突破,离不开政策的东风。最近,东福研究院从福州高新区创业大厦乔迁至更加宽敞的东福研究院园区,新址配备了先进的实验室和研发设施,将以海洋为新的赛道,探索绿氢产业的未来。

向高而攀,向新而行。走进福州高新区,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系统。只见一栋栋现代化的建筑拔地而起,一个个创新的平台星罗棋布。

在这片热土上,创新的种子已经生根发芽,结出了累累硕果。从福耀科技大学的建设,到东方电气创新研究院的落地,再到福建省创新研究院中科育成中心、闽都创新实验室、海峡创新实验室的相继成立,高新区正以迅猛的速度,推进科技创新的进程。

这些项目总投资额超过400亿元,预计引进高端人才1500人以上,将瞄准光电、柔性电子、人工智能等卡脖子技术难题,为全省乃至全国的高科技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也是高质量发展的lsquo;金钥匙rsquo;。谈及企业的发展,福建博思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企管中心副总经理程鹏远坦言,我们紧跟国家数字经济的发展步伐,不断推动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助力政府治理模式创新,助推产业数字化升级。

博思软件自2001年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科技与创新,持续深入研究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前沿科技,已成为全国数字经济产业的领先企业。

科技是国之利器,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福州高新区聚焦生物医药、光电信息、工业互联网、元宇宙四大赛道,聚集了1264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形成了产业集群效应。

2023年,园区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00件,比2020年增长1倍;研发强度达5%的企业营收占比,在全国169个国家高新区中位列第3。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从2020年的188家快速增长至2023年的1264家,总量已占全市约28%、全省约10%。

成果转化:打通科技创新的最后一公里

科技创新绝不仅仅是实验室里的研究,而是必须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动力。在福州高新区,一项项科技成果正从实验室的深邃走向市场的广阔,从理论的抽象走向应用的具体,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

近年来,福州高新区着力做好成果转化后半篇文章,全面打响榕创汇科创品牌,聚焦创新、创业、创客、创投四大方向,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深度融合。

在此基础上,高新区率先建立了福建省首个科创金融服务基地,落地兴业银行首家园区科技支行,吸引了产业基金20多支、总规模约150亿元,推出信易租科技贷等创新金融产品,精准满足各阶段创业企业的融资需求,特别是高新贷已成功为100多家科技企业审批贷款约10亿元。

为了营造更完善的科技成果转化环境,高新区精心规划,在实验室、研发中心周边规划布局,区财政投资已建研发楼约150万平方米,将实验室到车间缩短到一条马路的距离。

同时,高新区还为创业者提供了拎包入驻先租后售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减轻了企业的资金负担,让企业可以轻装上阵,专心致志搞研发。

得益于福州高新区的有力支撑,我们的lsquo;海上风电rsquo;项目成功实现了从科研成果到产业应用的华丽转身。福建永福电力设计股份有限公司党群工作部部长郑玮说,公司通过多年的产学研合作,在台风频发且海况复杂的区域,大型风电场工程的关键技术取得了显著成就,并荣获2022年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此外,高新区每年筹措5000万元专项资金,并配套1亿元产业基金,面向全国高校院所,支持人才团队和项目成果落地,推动技术研发和成果产业化无缝衔接。

近两年,通过实施科技成果转化掘金行动,中科院弘光专项、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100多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在这里落地生根。

在闽都创新实验室,量子云码技术正从理论走向实践,可实现品牌防伪、渠道管控、安全溯源等功能,广泛应用于五粮液、百雀羚等750多种产品上,累计发行量近270亿,2023年产品收益达1亿元。

在中科芯源,全球首例万瓦级海洋照明灯、绿光陶瓷LED、水下集鱼灯等产品的核心配方,是闽都创新实验室科研团队领头人洪茂椿院士研发的大功率透明荧光陶瓷技术hellip;hellip;像这样让成果落地生金的故事在福州高新区随处可见。

以闽都创新实验室为例,不到5年,实验室落地转化创新成果62项,带动企业新增产值超200亿元。这是福州高新区打通科技创新最后一公里的生动写照。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福州高新区的前瞻布局和精心谋划,恰是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所在。在这里,科技创新的种子已经播下,高质量发展的果实正日益成熟。

人才战略: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最强大脑

人才是第一资源,在福州高新区,不仅有着让人愿意来的优惠政策,更有着让人不想走的优越环境。

2023年,高新区兑现了超过5000万元的人才奖励,与此同时,通过定期举办全国专精特新企业家论坛等大型赛事活动,为人才提供了一个交流思想、碰撞智慧的平台。

来到高新区,你会感受到一种家的温暖。7万平方米的酒店式人才公寓已投入使用,还有22.8万平方米的公寓正在建设中。本科人才可以轻松申请,只需承担三分之一的租金;硕士及以上学历的人才更是可以享受免费入住的待遇,最长可达三年。目前已累计入住1500人次,惠及300余家企业。

高新区不仅为人才提供了一个巢,更为他们提供了展翅高飞的空间。在这里,土地、楼宇、政策等资源一应俱全。中科芯源、吉特瑞生物材料、北卡科技、瑞克布朗齿科材料等10余个团队在这里快速成长,他们的创新成果不仅在全国范围内领先,更在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较大影响。

陈明志创办的北卡科技,便是这样一个例子。2023年,该公司新增了30多项专利,其研发的咔信是全国首批通过国家保密科技测评中心检测的涉密即时通信产品,获得了业界唯一的权威资质大满贯。

好年华,聚福州。依托14所高校和11个院士工作站、18家新型研发机构等,高新区大力推广周末工程师候鸟专家等柔性引才模式。推动兆元光电、迈新生物、久策气体等60多家企业,联合福州大学、福建理工大学等共建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实现科技研发和成果产业化无缝衔接。

高新区不仅是人才的聚集地,更是梦想的起航地。从酒店式人才公寓到精装房,从周末工程师到候鸟专家,高新区为人才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通过筑巢引凤和引凤筑巢,成功吸引了高端人才的加盟。

当前,园区已认定各类人才2000多名,其中2023年新认定国家级重大人才2人、省雏鹰计划人才1人(全市1人)、高层次人才237人,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撑。

企业孵化: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成长摇篮

2024年9月5日,福建省首个低空经济小镇mdash;mdash;榕创汇无人机小镇的正式启用,让福州高新区再次成为焦点。

榕创汇无人机小镇,是一个占地面积达13.7万平方米的创新梦工厂。10000平方米高标准建设国际FPV赛道、3000平方米国际CAAC认证训练场,以及长达400米的飞行跑道,不仅为无人机技术的成长提供了摇篮,更为高新区的产业创新增添了新的活力。

这些年,福州高新区大力建设企业孵化载体,打造形成众创空间mdash;孵化器mdash;加速器mdash;专业园区mdash;科学城mdash;科创走廊的全类型载体,为高新技术企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在这个过程中,高新区宛若一位细心的园丁,对每个创新企业都施以精心的培育。通过有序的五培计划mdash;mdash;挖掘、培育、储备、认定、引进,塑造了一个层次分明、多元化的创新企业方阵。而奖补激励+人才帮扶+金融扶持的政策组合拳,更为这些企业提供了充足的阳光和水分。

如今,榕基软件、蓝密码科技单项冠军和未来独角兽企业不断涌现,76家雏鹰企业、64家瞪羚企业以及24家入选福建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领域的创新企业,共同见证了福州高新区创新生态的繁荣。扬腾网络、塔斯汀等企业估值已达70亿元,彰显了高新区在创新孵化方面的显著成效。

高新区不仅关注当下,更着眼未来。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如深圳云工、中海创、摩尔元数等30多家企业的引入,以及福大北斗、地球空间信息产业基地等重点项目的落地,都预示着福州高新区在未来产业领域的雄心壮志。

两岸科创社区交流服务中心这一平台的建立,更是福州高新区对未来产业的积极探索。这里不仅为台湾地区科创人才提供了一个展示和交流的平台,更为他们的创新成果提供了转化的土壤。

该中心坐落于福州高新区创新园三期,总面积超5400平方米,已于2023年12月揭牌,2024年5月18日正式启用,是服务台胞的科创成果展示中心、台胞交流共建平台、一站办事服务窗口、产业孵化加速基地。

启用以来,我们已引进汇德电子、合情合理工作室等14家涉及跨境电商、网络达人孵化等5个领域的台企。其中,办公台胞数量超50人,年产值超5400万元人民币。两岸科创社区交流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在福州高新区,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创新的气息。从无人机小镇的启用,到福大北斗等重点项目的建设,这里正在成为科技创新的热土、产业创新的高地。

闽水之滨,潮起东南,高新区里,梦想飞扬。

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福州高新区正以实际行动不断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为福建乃至全国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编者按: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建设国家高新区,是党中央在推进国家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人民论坛调研组走进福建省福州高新区,看当地如何通过做实做好高和新两篇文章,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作出积极贡献。

闽水汤汤,汩汩流淌,倒映着蓝天白云,也映照着福州高新区的创新活力与科技梦想。

1991年,福州高新区成功获批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为福州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这座城市的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0多年来,福州高新区始终牢记嘱托,秉承着一张蓝图绘到底的理念,以新为引领,以质为驱动,全力书写着高与新的双重篇章。

积厚成势,拔节向上之力更坚;革故鼎新,焕发新质之光更灿。2023年,福州高新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际利用外资等四项指标排名全市第一;入驻企业从建区之初的不到1000家增长至2.3万家,财政总收入、税收收入分别突破40亿、30亿大关,税收增速高达60%hellip;hellip;创新高地何以孕育蓬勃发展动能?

科技创新:锻造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

前不久,位于福州高新区的东方电气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东福研究院)迎来了重要的里程碑mdash;mdash;全球首套与可再生能源相结合的漂浮式海上制氢平台东福一号凯旋。紧接着,由该公司团队研发的国内首套110标方海水直接制氢装备出征广东,即将开启陆上试验。

如果说东福一号是从1到10的中试平台,那么110标方海水直接制氢装置则是东福一号的迭代升级版,将实现每小时制成110立方米的氢气,这是从10到100的产业化、规模化的飞跃。

从1.2标方升级到110标方,这一数字变化的背后,是一系列技术难题的攻克。

我们自去年5月起便投身于技术攻关,历时一年多终于研发出一种分体式系统。东福研究院监事、总工程师李义介绍,该系统通过分离电解液循环、海水无淡化传质和制氢单元,并采用先进的膜组件技术,提高流量匹配性,使得110标方的海水直接制氢设备体积显著减小,完全适应海上部署。

制氢技术的突破,离不开政策的东风。最近,东福研究院从福州高新区创业大厦乔迁至更加宽敞的东福研究院园区,新址配备了先进的实验室和研发设施,将以海洋为新的赛道,探索绿氢产业的未来。

向高而攀,向新而行。走进福州高新区,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系统。只见一栋栋现代化的建筑拔地而起,一个个创新的平台星罗棋布。

在这片热土上,创新的种子已经生根发芽,结出了累累硕果。从福耀科技大学的建设,到东方电气创新研究院的落地,再到福建省创新研究院中科育成中心、闽都创新实验室、海峡创新实验室的相继成立,高新区正以迅猛的速度,推进科技创新的进程。

这些项目总投资额超过400亿元,预计引进高端人才1500人以上,将瞄准光电、柔性电子、人工智能等卡脖子技术难题,为全省乃至全国的高科技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也是高质量发展的lsquo;金钥匙rsquo;。谈及企业的发展,福建博思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企管中心副总经理程鹏远坦言,我们紧跟国家数字经济的发展步伐,不断推动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助力政府治理模式创新,助推产业数字化升级。

博思软件自2001年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科技与创新,持续深入研究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前沿科技,已成为全国数字经济产业的领先企业。

科技是国之利器,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福州高新区聚焦生物医药、光电信息、工业互联网、元宇宙四大赛道,聚集了1264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形成了产业集群效应。

2023年,园区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00件,比2020年增长1倍;研发强度达5%的企业营收占比,在全国169个国家高新区中位列第3。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从2020年的188家快速增长至2023年的1264家,总量已占全市约28%、全省约10%。

成果转化:打通科技创新的最后一公里

科技创新绝不仅仅是实验室里的研究,而是必须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动力。在福州高新区,一项项科技成果正从实验室的深邃走向市场的广阔,从理论的抽象走向应用的具体,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

近年来,福州高新区着力做好成果转化后半篇文章,全面打响榕创汇科创品牌,聚焦创新、创业、创客、创投四大方向,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深度融合。

在此基础上,高新区率先建立了福建省首个科创金融服务基地,落地兴业银行首家园区科技支行,吸引了产业基金20多支、总规模约150亿元,推出信易租科技贷等创新金融产品,精准满足各阶段创业企业的融资需求,特别是高新贷已成功为100多家科技企业审批贷款约10亿元。

为了营造更完善的科技成果转化环境,高新区精心规划,在实验室、研发中心周边规划布局,区财政投资已建研发楼约150万平方米,将实验室到车间缩短到一条马路的距离。

同时,高新区还为创业者提供了拎包入驻先租后售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减轻了企业的资金负担,让企业可以轻装上阵,专心致志搞研发。

得益于福州高新区的有力支撑,我们的lsquo;海上风电rsquo;项目成功实现了从科研成果到产业应用的华丽转身。福建永福电力设计股份有限公司党群工作部部长郑玮说,公司通过多年的产学研合作,在台风频发且海况复杂的区域,大型风电场工程的关键技术取得了显著成就,并荣获2022年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此外,高新区每年筹措5000万元专项资金,并配套1亿元产业基金,面向全国高校院所,支持人才团队和项目成果落地,推动技术研发和成果产业化无缝衔接。

近两年,通过实施科技成果转化掘金行动,中科院弘光专项、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100多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在这里落地生根。

在闽都创新实验室,量子云码技术正从理论走向实践,可实现品牌防伪、渠道管控、安全溯源等功能,广泛应用于五粮液、百雀羚等750多种产品上,累计发行量近270亿,2023年产品收益达1亿元。

在中科芯源,全球首例万瓦级海洋照明灯、绿光陶瓷LED、水下集鱼灯等产品的核心配方,是闽都创新实验室科研团队领头人洪茂椿院士研发的大功率透明荧光陶瓷技术hellip;hellip;像这样让成果落地生金的故事在福州高新区随处可见。

以闽都创新实验室为例,不到5年,实验室落地转化创新成果62项,带动企业新增产值超200亿元。这是福州高新区打通科技创新最后一公里的生动写照。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福州高新区的前瞻布局和精心谋划,恰是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所在。在这里,科技创新的种子已经播下,高质量发展的果实正日益成熟。

人才战略: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最强大脑

人才是第一资源,在福州高新区,不仅有着让人愿意来的优惠政策,更有着让人不想走的优越环境。

2023年,高新区兑现了超过5000万元的人才奖励,与此同时,通过定期举办全国专精特新企业家论坛等大型赛事活动,为人才提供了一个交流思想、碰撞智慧的平台。

来到高新区,你会感受到一种家的温暖。7万平方米的酒店式人才公寓已投入使用,还有22.8万平方米的公寓正在建设中。本科人才可以轻松申请,只需承担三分之一的租金;硕士及以上学历的人才更是可以享受免费入住的待遇,最长可达三年。目前已累计入住1500人次,惠及300余家企业。

高新区不仅为人才提供了一个巢,更为他们提供了展翅高飞的空间。在这里,土地、楼宇、政策等资源一应俱全。中科芯源、吉特瑞生物材料、北卡科技、瑞克布朗齿科材料等10余个团队在这里快速成长,他们的创新成果不仅在全国范围内领先,更在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较大影响。

陈明志创办的北卡科技,便是这样一个例子。2023年,该公司新增了30多项专利,其研发的咔信是全国首批通过国家保密科技测评中心检测的涉密即时通信产品,获得了业界唯一的权威资质大满贯。

好年华,聚福州。依托14所高校和11个院士工作站、18家新型研发机构等,高新区大力推广周末工程师候鸟专家等柔性引才模式。推动兆元光电、迈新生物、久策气体等60多家企业,联合福州大学、福建理工大学等共建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实现科技研发和成果产业化无缝衔接。

高新区不仅是人才的聚集地,更是梦想的起航地。从酒店式人才公寓到精装房,从周末工程师到候鸟专家,高新区为人才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通过筑巢引凤和引凤筑巢,成功吸引了高端人才的加盟。

当前,园区已认定各类人才2000多名,其中2023年新认定国家级重大人才2人、省雏鹰计划人才1人(全市1人)、高层次人才237人,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撑。

企业孵化: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成长摇篮

2024年9月5日,福建省首个低空经济小镇mdash;mdash;榕创汇无人机小镇的正式启用,让福州高新区再次成为焦点。

榕创汇无人机小镇,是一个占地面积达13.7万平方米的创新梦工厂。10000平方米高标准建设国际FPV赛道、3000平方米国际CAAC认证训练场,以及长达400米的飞行跑道,不仅为无人机技术的成长提供了摇篮,更为高新区的产业创新增添了新的活力。

这些年,福州高新区大力建设企业孵化载体,打造形成众创空间mdash;孵化器mdash;加速器mdash;专业园区mdash;科学城mdash;科创走廊的全类型载体,为高新技术企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在这个过程中,高新区宛若一位细心的园丁,对每个创新企业都施以精心的培育。通过有序的五培计划mdash;mdash;挖掘、培育、储备、认定、引进,塑造了一个层次分明、多元化的创新企业方阵。而奖补激励+人才帮扶+金融扶持的政策组合拳,更为这些企业提供了充足的阳光和水分。

如今,榕基软件、蓝密码科技单项冠军和未来独角兽企业不断涌现,76家雏鹰企业、64家瞪羚企业以及24家入选福建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领域的创新企业,共同见证了福州高新区创新生态的繁荣。扬腾网络、塔斯汀等企业估值已达70亿元,彰显了高新区在创新孵化方面的显著成效。

高新区不仅关注当下,更着眼未来。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如深圳云工、中海创、摩尔元数等30多家企业的引入,以及福大北斗、地球空间信息产业基地等重点项目的落地,都预示着福州高新区在未来产业领域的雄心壮志。

两岸科创社区交流服务中心这一平台的建立,更是福州高新区对未来产业的积极探索。这里不仅为台湾地区科创人才提供了一个展示和交流的平台,更为他们的创新成果提供了转化的土壤。

该中心坐落于福州高新区创新园三期,总面积超5400平方米,已于2023年12月揭牌,2024年5月18日正式启用,是服务台胞的科创成果展示中心、台胞交流共建平台、一站办事服务窗口、产业孵化加速基地。

启用以来,我们已引进汇德电子、合情合理工作室等14家涉及跨境电商、网络达人孵化等5个领域的台企。其中,办公台胞数量超50人,年产值超5400万元人民币。两岸科创社区交流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在福州高新区,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创新的气息。从无人机小镇的启用,到福大北斗等重点项目的建设,这里正在成为科技创新的热土、产业创新的高地。

闽水之滨,潮起东南,高新区里,梦想飞扬。

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福州高新区正以实际行动不断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为福建乃至全国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上一篇:国台办:大陆首批已有1256个景区对台湾同胞“首来族”免门票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推荐
 
     栏目排行
  1. 河南登封少林机场正式起航将打造“低空
  2. 浙江金华府文庙建成开放打造浙中文化地
  3. 国庆假期水路出行热广东预计发送旅客约
  4. 上海东方明珠塔迎来第一亿位游客
  5. 明洪武时期精品文物展亮相安徽复现明中
  6. 存量房贷开展批量调整,每年可为存量房
  7. “反应视频”受欢迎年轻人寻“云搭子”
  8. 广州:取消居民家庭购买住房各项限购政
  9. 国家西北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建成即将投入
  10. 文化中国行︱白浒窑韵文脉千年——以瓷
     栏目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