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孔子及其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两千多年来深刻影响了中国的发展和东方人的人生价值观念、治国为政思想,对人类文明进步发挥了积极作用。
斯文在兹
千年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每年的9月28日,海内外各界代表便齐聚孔子故里曲阜,祭拜万世师表mdash;mdash;孔子。
从1984年曲阜在孔子诞辰日举办的一场孔子诞辰故里游活动算起,到2024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历经四十载,文化节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断裂的文明,具有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五个突出特性,这与中国历史上两千多年发展的孔子思想密切相关。2024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以对话孔子 互鉴文明为主题。
山东大学特聘教授、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杨朝明表示,孔子的理想是天下为公,这也是几千年来历代中国人的愿望与追求。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文化体大思精,作为一种实践性文明,有跨越时空的穿透力,对世界各地尤其东亚人的价值观、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等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所以两千多年来,祭孔可以历久弥新弥广。
今年的孔子文化节还着重推出斯文在兹全球文庙书院溯源之旅活动,来自中国、日本、韩国、越南、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法国、德国等国家和地区的文庙书院管理者、专家学者近百人共聚孔子诞生地、文庙书院起源地山东曲阜,交流文庙书院保护利用经验,研讨文化遗产国际交流合作智慧方案。
与会嘉宾认为,人类要从伟大先哲的思想中汲取滋养,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保护、研究阐释、活态传承,使其展现永久魅力、焕发时代光彩;也要把握数字化发展时代机遇,聚焦世界文化发展新趋势、新业态,推动文化与时偕行,让文化的光芒照亮更多人的心田。
全国政协常委、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院长王学典表示,本届孔子文化节为未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及,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打开了一个新的局面,提供了一个新的标志,创造了一个新的起点。
少者怀之
《论语middot;公冶长》说:子曰:lsquo;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rsquo;其中,少者怀之就是使年少的人怀抱理想。
关注青年人,就是关注未来。本届孔子文化节充分体现了关注青年,开展了我眼中的孔子全球Z世代图文短视频征集等活动。
来自五大洲的青年,在孔子文化节期间分享了他们对孔子和中国文化的认识。其中,澳大利亚女孩安心冉提到,她在中国硕士毕业时穿的中国风学士服,受到海内外网友的点赞。礼仪之大故称夏,服章之美谓之华,服装与礼仪的结合正是体现了孔子的正衣冠思想,她希望以后能以汉学家的身份向世界分享华夏之美。
首次参加祭孔典礼的香港培侨中学学生凡鼎奇也表示,之前在课本上学习过孔子的《论语》和相关典故,实地看到祭孔大典感觉很震撼。现代人通过祭孔大典可以更深入了解万世师表孔子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欣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礼也提醒大家保护好独属于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文化底蕴。
我连续多年参与祭孔大典,既是履行作为孔姓族人的责任,也是承担当代青年人推广传统文化的责任。祭孔大典非遗传承人、鸣赞官孔令凯表示,祭孔对于现代人来说具有符号化的文化传承意义。在祭孔的过程中,人们与圣贤进行近距离的lsquo;心灵链接rsquo;,更加能够体会到古人为道不易的责任感。
对于中国年轻一代而言,参与祭孔活动有助于他们了解并认同自己的文化根源,增强文化归属感和文化自信。这种归属感是他们成为文化传承者的重要动力。杨朝明认为,不论是祭孔活动,还是传统节日庆典、古籍研读会等,都应通过普及和推广,唤醒民众,特别是青年人对传统文化的重视。
我们需要沉下心来,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与价值,以真诚和敬畏之心去呈现它,让我们传播出去的传统文化不仅仅是外在形式的展示,更是心灵深处的触动与启迪。杨朝明表示。
美美与共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为促进文明互鉴,2024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尤其突出国际性,共有来自36个国家和地区的超370位嘉宾受邀出席。境外嘉宾的国家和地区范围大幅扩展,覆盖全球五大洲。他们的身份也更加多元,包括国际组织、国际友城、驻华使节代表,境外孔庙、文庙、书院、儒学机构的专业人士,孔子后裔、海外华人华侨代表和青少年代表等,形成了国际组织、政府、学者、孔氏后裔、海内外青年广泛参与的局面。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今年的孔子文化节还推出与朋友共mdash;mdash;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系列活动,联动70多个中国海外文化中心、旅游办事处开展礼乐天下mdash;mdash;孔子文化国际传播。
孔子的学说在世界各地都很受欢迎,他的智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来自印度尼西亚的张明辉在中国留学期间,深刻地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了解孔子和儒家思想。他认为,儒家思想就像一座连接中国文化与世界的桥梁,而孔子文化节这项重要的国际活动更成为文明交流互鉴的载体。
孔子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摩洛哥女孩陈诗瑶现为北京语言大学博士生,十分热爱中国文化、孔子思想,所以把对孔子思想的研究作为自己博士论文选题方向。她希望通过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的比较,促进各国文化的交流。
只有文化是不朽的,唯有思想能穿越古今。王学典认为,当今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人类社会再次走到历史的十字路口,要化解人类所面临的困境和危机,不但要依赖科技的进步,更要对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我们行动起来,一道为传承古老文明而努力,为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贡献智慧与力量,共同迈向人类社会的美好未来。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对话先哲,汲取浸润心田的滋养,推动文化与时偕行,探寻文明交流互鉴,这将是全人类永恒的话题。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孔子及其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两千多年来深刻影响了中国的发展和东方人的人生价值观念、治国为政思想,对人类文明进步发挥了积极作用。
斯文在兹
千年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每年的9月28日,海内外各界代表便齐聚孔子故里曲阜,祭拜万世师表mdash;mdash;孔子。
从1984年曲阜在孔子诞辰日举办的一场孔子诞辰故里游活动算起,到2024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历经四十载,文化节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断裂的文明,具有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五个突出特性,这与中国历史上两千多年发展的孔子思想密切相关。2024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以对话孔子 互鉴文明为主题。
山东大学特聘教授、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杨朝明表示,孔子的理想是天下为公,这也是几千年来历代中国人的愿望与追求。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文化体大思精,作为一种实践性文明,有跨越时空的穿透力,对世界各地尤其东亚人的价值观、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等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所以两千多年来,祭孔可以历久弥新弥广。
今年的孔子文化节还着重推出斯文在兹全球文庙书院溯源之旅活动,来自中国、日本、韩国、越南、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法国、德国等国家和地区的文庙书院管理者、专家学者近百人共聚孔子诞生地、文庙书院起源地山东曲阜,交流文庙书院保护利用经验,研讨文化遗产国际交流合作智慧方案。
与会嘉宾认为,人类要从伟大先哲的思想中汲取滋养,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保护、研究阐释、活态传承,使其展现永久魅力、焕发时代光彩;也要把握数字化发展时代机遇,聚焦世界文化发展新趋势、新业态,推动文化与时偕行,让文化的光芒照亮更多人的心田。
全国政协常委、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院长王学典表示,本届孔子文化节为未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及,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打开了一个新的局面,提供了一个新的标志,创造了一个新的起点。
少者怀之
《论语middot;公冶长》说:子曰:lsquo;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rsquo;其中,少者怀之就是使年少的人怀抱理想。
关注青年人,就是关注未来。本届孔子文化节充分体现了关注青年,开展了我眼中的孔子全球Z世代图文短视频征集等活动。
来自五大洲的青年,在孔子文化节期间分享了他们对孔子和中国文化的认识。其中,澳大利亚女孩安心冉提到,她在中国硕士毕业时穿的中国风学士服,受到海内外网友的点赞。礼仪之大故称夏,服章之美谓之华,服装与礼仪的结合正是体现了孔子的正衣冠思想,她希望以后能以汉学家的身份向世界分享华夏之美。
首次参加祭孔典礼的香港培侨中学学生凡鼎奇也表示,之前在课本上学习过孔子的《论语》和相关典故,实地看到祭孔大典感觉很震撼。现代人通过祭孔大典可以更深入了解万世师表孔子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欣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礼也提醒大家保护好独属于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文化底蕴。
我连续多年参与祭孔大典,既是履行作为孔姓族人的责任,也是承担当代青年人推广传统文化的责任。祭孔大典非遗传承人、鸣赞官孔令凯表示,祭孔对于现代人来说具有符号化的文化传承意义。在祭孔的过程中,人们与圣贤进行近距离的lsquo;心灵链接rsquo;,更加能够体会到古人为道不易的责任感。
对于中国年轻一代而言,参与祭孔活动有助于他们了解并认同自己的文化根源,增强文化归属感和文化自信。这种归属感是他们成为文化传承者的重要动力。杨朝明认为,不论是祭孔活动,还是传统节日庆典、古籍研读会等,都应通过普及和推广,唤醒民众,特别是青年人对传统文化的重视。
我们需要沉下心来,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与价值,以真诚和敬畏之心去呈现它,让我们传播出去的传统文化不仅仅是外在形式的展示,更是心灵深处的触动与启迪。杨朝明表示。
美美与共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为促进文明互鉴,2024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尤其突出国际性,共有来自36个国家和地区的超370位嘉宾受邀出席。境外嘉宾的国家和地区范围大幅扩展,覆盖全球五大洲。他们的身份也更加多元,包括国际组织、国际友城、驻华使节代表,境外孔庙、文庙、书院、儒学机构的专业人士,孔子后裔、海外华人华侨代表和青少年代表等,形成了国际组织、政府、学者、孔氏后裔、海内外青年广泛参与的局面。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今年的孔子文化节还推出与朋友共mdash;mdash;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系列活动,联动70多个中国海外文化中心、旅游办事处开展礼乐天下mdash;mdash;孔子文化国际传播。
孔子的学说在世界各地都很受欢迎,他的智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来自印度尼西亚的张明辉在中国留学期间,深刻地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了解孔子和儒家思想。他认为,儒家思想就像一座连接中国文化与世界的桥梁,而孔子文化节这项重要的国际活动更成为文明交流互鉴的载体。
孔子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摩洛哥女孩陈诗瑶现为北京语言大学博士生,十分热爱中国文化、孔子思想,所以把对孔子思想的研究作为自己博士论文选题方向。她希望通过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的比较,促进各国文化的交流。
只有文化是不朽的,唯有思想能穿越古今。王学典认为,当今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人类社会再次走到历史的十字路口,要化解人类所面临的困境和危机,不但要依赖科技的进步,更要对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我们行动起来,一道为传承古老文明而努力,为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贡献智慧与力量,共同迈向人类社会的美好未来。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对话先哲,汲取浸润心田的滋养,推动文化与时偕行,探寻文明交流互鉴,这将是全人类永恒的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