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29日从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获悉,最新评估结果显示,2000年至2020年,西藏自治区生态格局变化率低于1%,固碳、水源涵养、土壤保持和防风固沙等关键功能维持稳定或略有提升,生态系统结构整体稳定,持续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生态格局变化率是通过遥感影像提取数据、计算后,衡量生态环境变化、生态保护效果的关键指标。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申扎高寒草原与湿地生态系统观测试验站站长王小丹表示,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第三极,是我国乃至世界气候系统的稳定器。西藏的生态格局变化率越小,对我国生态安全的屏障作用越好。
截至2020年,自治区全区森林覆盖率12.31%,森林蓄积量22.8亿立方米,实现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双增;沙化面积较2010年减少3.5万公顷,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47%;66%的天然湿地得到有效保护hellip;hellip;2023年完成的《西藏自治区生态状况变化评估》数据显示,西藏生态环境治理效能有效提升。
在西藏山南市,20世纪80年代,雅鲁藏布江畔沙尘漫天,当地群众一吃饭便满口沙。如今,记者在雅江河谷看到沃野千里、绿意盎然。据了解,矮种苹果树提高了当地群众收入,人工林碳汇交易促进林草恢复,野生动植物种群恢复性增长,沙化面积持续减少,灾害性沙尘天气显著减少。
在西藏申扎县,位于海拔4730米的中国科学院申扎站是目前世界海拔最高的综合生态站。我们正加速开展科研攻关,为修编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提供重要科学依据与支撑。王小丹说。
颁布实施生态监测技术标准;建设生态监测信息系统和网络,并实现业务化运行;推广高寒区生态恢复科学技术hellip;hellip;党的十八大以来,自治区始终坚持以科技支撑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答好守护青藏高原生态这一lsquo;必答题rsquo;。西藏自治区科技厅青藏高原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丁海涛说。
记者29日从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获悉,最新评估结果显示,2000年至2020年,西藏自治区生态格局变化率低于1%,固碳、水源涵养、土壤保持和防风固沙等关键功能维持稳定或略有提升,生态系统结构整体稳定,持续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生态格局变化率是通过遥感影像提取数据、计算后,衡量生态环境变化、生态保护效果的关键指标。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申扎高寒草原与湿地生态系统观测试验站站长王小丹表示,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第三极,是我国乃至世界气候系统的稳定器。西藏的生态格局变化率越小,对我国生态安全的屏障作用越好。
截至2020年,自治区全区森林覆盖率12.31%,森林蓄积量22.8亿立方米,实现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双增;沙化面积较2010年减少3.5万公顷,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47%;66%的天然湿地得到有效保护hellip;hellip;2023年完成的《西藏自治区生态状况变化评估》数据显示,西藏生态环境治理效能有效提升。
在西藏山南市,20世纪80年代,雅鲁藏布江畔沙尘漫天,当地群众一吃饭便满口沙。如今,记者在雅江河谷看到沃野千里、绿意盎然。据了解,矮种苹果树提高了当地群众收入,人工林碳汇交易促进林草恢复,野生动植物种群恢复性增长,沙化面积持续减少,灾害性沙尘天气显著减少。
在西藏申扎县,位于海拔4730米的中国科学院申扎站是目前世界海拔最高的综合生态站。我们正加速开展科研攻关,为修编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提供重要科学依据与支撑。王小丹说。
颁布实施生态监测技术标准;建设生态监测信息系统和网络,并实现业务化运行;推广高寒区生态恢复科学技术hellip;hellip;党的十八大以来,自治区始终坚持以科技支撑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答好守护青藏高原生态这一lsquo;必答题rsquo;。西藏自治区科技厅青藏高原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丁海涛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