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金融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天下金融网
首页 资讯 财经 理财 消费 产业 基金 股票 外汇 期货 银行 企业 行情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正文
南海沉船遗址提取文物900余件套
2024-06-14 04:44:27      来源:千龙网   阅读量:6242   

记者昨日从国家文物局获悉,2023年至2024年,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中国南海博物馆联合组队,对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开展了三个阶段的深海考古调查,共提取出水文物900余件(套)。

当天,国家文物局在中国南海博物馆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

据介绍,一号沉船遗址由核心区、环形区和条形区组成,核心区为船体和大量堆叠有序、码放整齐的船货构成的堆积,长约37米、宽约11米,遗址遗物包括陶器、瓷器、铜器、铁器、竹木器等,数量超10万件。二号沉船遗址由核心区和散落区组成,其中,核心区南北长约21米、东西最宽约8米,以排列整齐、堆叠有序的原木堆积为主,另有少量陶瓷器、铅锡器等。

记者了解到,一号沉船遗址三个阶段调查共提取出水青花、青釉、白釉、青白釉、红绿彩、珐华、单色釉、素三彩等瓷器,以及酱釉陶器、铜钱等文物890件,部分瓷器外底有款,款文有福正太平吴文自造等;二号沉船遗址三个阶段考古调查共提取出水原木、瓷器、陶器、蝾螺壳、鹿角等文物38件。

这两处沉船遗址的发现,实证了中国先民开发、利用、往来南海的历史事实,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往来与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此次深海考古工作充分展示了我国深海科技与水下考古的融合,标志着我国深海考古向世界先进水平迈进。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说。据新华社

亮点

沉海500年珐华器惊艳天下

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中国南海博物馆,联合对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两艘沉船,开展了3个阶段的水下考古调查,确认一号、二号沉船其年代分别属于明朝正德、弘治年间。

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研究馆员宋建忠表示,此次也有一些新的器型发现,有蓝釉的白釉的执壶,还有一些龙纹碗,当然更重要的,我们在一件红绿彩的碗上面,发现了丙寅年造的纪年款,丙寅年就是正德元年1506年,这样对于我们之前一直判断,一号沉船属于正德时期,就等于是完全证实了,应该说这是第三个阶段最重要的一个发现。

据了解,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发现于2022年10月,位于海南岛与西沙群岛之间的南海海底,西北距离三亚约150公里。

今年5月6日,国务院核定公布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水下文物保护区。为全面加强深海文物保护管理,国家文物局水下考古南海基地、中国南海博物馆二期、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机构建设正在稳步推进。

南海西北陆坡一号沉船所载货物数量巨大,考古调查探明,船货以瓷器为主,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无疑是色彩斑斓的珐华器。目前,国内外各大博物馆收藏的珐华器多为传世品,考古发现的历来罕见。一号沉船出现批量的珐华器,可谓惊艳天下。

蓝如深色宝石之蓝,紫如深色紫晶之紫,黄如透亮之金珀,在民国时期专论古陶瓷的名著《饮流斋说瓷》中,作者用宝石、紫晶、金珀的艳丽,来形容一种陶瓷的色彩,这份殊荣属于珐华器,后世学者常用釉色晶莹肥润、造型典雅雍容来描绘它。珐华,创烧于元代,盛行于明,清代逐渐衰退,乾隆以后很少烧制。

专家介绍,珐华器最常用壁画的沥粉彩绘技法:制作时,通常先在经素烧的胎体上用泥料勾出凸起的纹饰轮廓,在轮廓内分别填入各色釉料,再入窑煅烧而成。贴花、堆塑、镂空等也是多见的装饰技法。早期珐华器为陶胎,明代景德镇窑改用瓷胎仿烧。

南海西北陆坡一号沉船上的珐华器,常见梅瓶和大口罐,纹饰以莲池纹、折枝牡丹纹、如意云头纹和璎珞纹为主。

这件珐华彩莲纹梅瓶,凸起的线条勾勒有致,形成凹、平、凸三层立体纹饰,既有工整的图案特色,又有传统的绘画风格,极具清新典雅之气。

中国南海博物馆馆长辛礼学介绍,目前来看,珐华釉瓷器可能是最惊艳的。最特别的是珐华釉瓷器的表面,出现了主体纹饰贴上黄金金箔的工艺,这是以前没有发现过的,制作工艺非常高超。明代中期的时候是比较盛行的,这一批珐华釉瓷器正好是明代中期的。

弘治、正德的时候,是中国瓷器外销的一个小高峰时期。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秦大树介绍,珐华这种工艺在比较短暂的时间内应用,可能与当时阿拉伯地区的订货有一定关系。

短暂的流行,以至于没有太多的珐华器流传下来,国内考古发现的数量同样较少,南海西北陆坡一号沉船上的批量发现,有望给专家学者发现珐华器的种种谜团和未知提供更多线索。

综合央视新闻

记者昨日从国家文物局获悉,2023年至2024年,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中国南海博物馆联合组队,对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开展了三个阶段的深海考古调查,共提取出水文物900余件(套)。

当天,国家文物局在中国南海博物馆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

据介绍,一号沉船遗址由核心区、环形区和条形区组成,核心区为船体和大量堆叠有序、码放整齐的船货构成的堆积,长约37米、宽约11米,遗址遗物包括陶器、瓷器、铜器、铁器、竹木器等,数量超10万件。二号沉船遗址由核心区和散落区组成,其中,核心区南北长约21米、东西最宽约8米,以排列整齐、堆叠有序的原木堆积为主,另有少量陶瓷器、铅锡器等。

记者了解到,一号沉船遗址三个阶段调查共提取出水青花、青釉、白釉、青白釉、红绿彩、珐华、单色釉、素三彩等瓷器,以及酱釉陶器、铜钱等文物890件,部分瓷器外底有款,款文有福正太平吴文自造等;二号沉船遗址三个阶段考古调查共提取出水原木、瓷器、陶器、蝾螺壳、鹿角等文物38件。

这两处沉船遗址的发现,实证了中国先民开发、利用、往来南海的历史事实,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往来与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此次深海考古工作充分展示了我国深海科技与水下考古的融合,标志着我国深海考古向世界先进水平迈进。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说。据新华社

亮点

沉海500年珐华器惊艳天下

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中国南海博物馆,联合对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两艘沉船,开展了3个阶段的水下考古调查,确认一号、二号沉船其年代分别属于明朝正德、弘治年间。

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研究馆员宋建忠表示,此次也有一些新的器型发现,有蓝釉的白釉的执壶,还有一些龙纹碗,当然更重要的,我们在一件红绿彩的碗上面,发现了丙寅年造的纪年款,丙寅年就是正德元年1506年,这样对于我们之前一直判断,一号沉船属于正德时期,就等于是完全证实了,应该说这是第三个阶段最重要的一个发现。

据了解,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发现于2022年10月,位于海南岛与西沙群岛之间的南海海底,西北距离三亚约150公里。

今年5月6日,国务院核定公布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水下文物保护区。为全面加强深海文物保护管理,国家文物局水下考古南海基地、中国南海博物馆二期、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机构建设正在稳步推进。

南海西北陆坡一号沉船所载货物数量巨大,考古调查探明,船货以瓷器为主,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无疑是色彩斑斓的珐华器。目前,国内外各大博物馆收藏的珐华器多为传世品,考古发现的历来罕见。一号沉船出现批量的珐华器,可谓惊艳天下。

蓝如深色宝石之蓝,紫如深色紫晶之紫,黄如透亮之金珀,在民国时期专论古陶瓷的名著《饮流斋说瓷》中,作者用宝石、紫晶、金珀的艳丽,来形容一种陶瓷的色彩,这份殊荣属于珐华器,后世学者常用釉色晶莹肥润、造型典雅雍容来描绘它。珐华,创烧于元代,盛行于明,清代逐渐衰退,乾隆以后很少烧制。

专家介绍,珐华器最常用壁画的沥粉彩绘技法:制作时,通常先在经素烧的胎体上用泥料勾出凸起的纹饰轮廓,在轮廓内分别填入各色釉料,再入窑煅烧而成。贴花、堆塑、镂空等也是多见的装饰技法。早期珐华器为陶胎,明代景德镇窑改用瓷胎仿烧。

南海西北陆坡一号沉船上的珐华器,常见梅瓶和大口罐,纹饰以莲池纹、折枝牡丹纹、如意云头纹和璎珞纹为主。

这件珐华彩莲纹梅瓶,凸起的线条勾勒有致,形成凹、平、凸三层立体纹饰,既有工整的图案特色,又有传统的绘画风格,极具清新典雅之气。

中国南海博物馆馆长辛礼学介绍,目前来看,珐华釉瓷器可能是最惊艳的。最特别的是珐华釉瓷器的表面,出现了主体纹饰贴上黄金金箔的工艺,这是以前没有发现过的,制作工艺非常高超。明代中期的时候是比较盛行的,这一批珐华釉瓷器正好是明代中期的。

弘治、正德的时候,是中国瓷器外销的一个小高峰时期。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秦大树介绍,珐华这种工艺在比较短暂的时间内应用,可能与当时阿拉伯地区的订货有一定关系。

短暂的流行,以至于没有太多的珐华器流传下来,国内考古发现的数量同样较少,南海西北陆坡一号沉船上的批量发现,有望给专家学者发现珐华器的种种谜团和未知提供更多线索。

综合央视新闻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上一篇: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首任总设计师王永志逝世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推荐
 
     栏目排行
  1. 北方持续高温,各地采取多种措施防暑降
  2. 通用汽车下调电动车产量预期,批准60
  3. 过度追求社交“轻量化”,63.5%受
  4. 大熊猫“福宝”与公众见面
  5.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对欧委会披露的临时
  6. 中国现代化设施、文化体验等吸引越来越
  7. 2024款红旗H6将于6月14日上市
  8. 上海开办餐饮店“一件事”在“一网通办
  9. 天津四地区破6月中旬最高气温极值
  10. 2000余名缅籍人员线上参与首批滇缅
     栏目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