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金融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天下金融网
首页 资讯 财经 理财 消费 产业 基金 股票 外汇 期货 银行 企业 行情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正文
故乡里的中国|新年照、手绘年画、“一掌雪”,大理的别样春节
2024-03-01 19:20:01      来源:千龙网   阅读量:19661   

春节是和故乡的一期一会。每次返乡我都试图通过短暂的节日去弥补缺席的时光,密度强,应接不暇,每见一次,多一点新。我从北京回到西南边陲的大理,苍洱毓秀,天高地广。10多年前,我从这里出发去寻找我的远方,现在,有很多远方的人在这里诗意栖居。

人来人往之间,大理的春节呈现出新风貌,而小红书也成了我这个归来的外地人过春节的生活指南。

在大理市银桥镇,小红书上的旅居者为大理的白族留守老人拍下一组珍贵的新年照片。

在鹤庆县云鹤镇,90岁的白族奶奶,每年初一摆摊售卖一掌雪,这是大理过年集市里才有的专属浪漫。这份古老的吃食,从最早的明代记录里,重新回归街头,通过小红书为更多人所知。

在剑川县古城,一个院落一道门,一边是纳福的书法,一边是牡丹花开的图画,从花鸟虫鱼到文人雅趣,家家大门上粘贴着手绘年画。

留守老人们的新年照片

除夕那天,小红书上一组白族老人的照片吸引了我的目光。照片里四位奶奶穿着最传统简洁的靛蓝色对襟上衣,系着靛蓝色或黑色围裙,着黑色长裤,头上裹着条纹或纯黑头巾,浑身上下只有腰带上的几朵刺绣花纹,她们以红色幕布为背景,手提灯笼,每个人都笑得平和慈祥。

这样的穿搭是大理农村白族老人最寻常的式样,会让人想起外婆和奶奶。小红书博主是子鱼呀,在龙年来临之前,为银桥镇西城尾村的老人策划了这次拍摄。

是子鱼呀来自浙江杭州,今年30岁,2023年秋冬她在大理住了两个多月,住的院子在银桥镇一个叫西城尾村的小村庄,离大理古城有10多公里,距离网红磻溪S湾步行不到两公里,但仅仅就这两公里,就让这个靠近洱海的村庄在热闹中避世。

刚到村里的第一天,她就感受到了村民的热情。是子鱼呀住的是一个老院子,三四个月没有人住过,院子里的草长得很高。邻居李叔热情地进来帮忙看房子,告诉她要注意老鼠,可能还会有蛇。李叔还拿着他家的镰刀,割了院子里的草。在杭州,她说不出邻居是谁,在电梯里遇到可能也不会打招呼,更不用说建立更亲密的情感连接,但是在大理农村,低矮的围墙,敞开的大门,都天然拉近了人与人的距离。有一次,她家电线被老鼠咬断,也是邻居帮忙找人来修好。

和村民熟络起来之后,每天早晚,大家经常聚在她家院子里聊天,这里就像一个村民信息交流中心。她也参加村里的各种娱乐活动,一起跳舞,教村民弹奏乐器。

住了两个月后,她准备离开大理,去新疆。她想,在离开之前能为这些老人们做点什么呢?平时她喜欢拍照,男朋友也是一个专业摄影师。于是,她决定为村里的留守老人拍一次新年照片。

拍摄是在一月份,那天刚好村里有婚宴,家家户户去做客或帮忙,他们在酒席附近的李叔家借了院子,布置背景。下午一点,陆陆续续有老人过来。是子鱼呀准备了一个即时打印机,照片打印出来后送给老人,很多老人拿到照片后,就自发把自己的家人姐妹拉过来拍摄。

在拍摄过程中,白族四姐妹让他们记忆深刻。最年长的95岁,其他的也在80岁以上。这些老人没有机会拍正式的照片,甚至没有拍过结婚照。她们格外重视这次拍摄,在拍摄之前,为彼此认真整理衣着,慢慢扣好扣子,一圈圈包裹好头巾、腰带系端正,把最好的银手镯、金耳环戴起来。

这天下午,他们大概拍了四十组照片,基本上村里知道这件事的老人都来了。住在这里的几个月,是子鱼呀受到村民很多照顾,拍照是对这段旅居生活的回馈和记录,拍摄结束后,有老人一直握着她的手。

龙年来临,旅居者为大理的本地留守老人拍下一组珍贵的新年照片,在小红书上收获温暖和感动。我突然发现,本该是我们这群本地青年力所能及的事情,却通过外部的力量达成了。而这样的温暖四处散播,在大理开花。

书香古城里的雅致年画

除夕之前,我也备好了对联、灯笼、窗花,各式各样的福字和带龙的贴画,年年不同,又好像年年相似。直到我在小红书上刷到阿biu和二佳分享的剑川手绘年画。

阿biu和二佳有十年旅居史,他们践行的是候鸟式生活,之前来过云南很多次。

剑川,名字自带几分江湖侠义,距离大理市区130公里左右,匆忙赶路的游人会忽略这里,殊不知这里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一个历史悠久的文献名邦。

剑川古城街上,我时不时会看到院落大门挂着清朝年间遗留下来的进士牌匾,这里不乏进士举人,读书风气盛行。古城里的电表箱、水表箱,皆用木雕框起来,独特别致。几乎家家门口都挂有楹联和年画,展示着主人家深厚的文化底蕴。

过年前一周,阿biu和二佳来到这里,古城街巷有老婆婆在门口晒太阳,看报纸,本地生活气息浓郁,他们最先被吸引的就是集市里售卖的手绘年画。在他们成长的记忆里,春节的年画,以红色为主,门神的画像也比较严肃。

但剑川的年画,以宣纸作底,一枝梅花,一只绣球,雅致浪漫。如果自己不擅长画,人们就会去请城里的老先生帮忙画,每一家的内容都不一样,贴合这一年新的期许。

阿biu和二佳很幸运遇到了摆摊卖画的白族阿姨,她画了三十多年,十元一张。他们买了一幅黑白的春江水暖鸭先知,一幅繁花似锦春常在,打算回家装裱起来,挂在墙上。

在小红书上,还有人像集邮一样,专门搜集剑川的年画,再复刻出来售卖。原本贴在门上的年画,成为装饰画被传播得更广。

在剑川,书画不是难以触及的阳春白雪,而是一种生活方式,散发着墨香的春节氛围是我在大理市区体验不到的别样年味。阿biu和二佳说,把新年过成日常,把日常过成浪漫,这便是小城剑川的年味。

一掌雪和三道茶

2月17日,在周城村,我遇到了一个本地的白族姑娘,她去年从小红书上发现芸作银秀坊,来这里拍过金花照,今年特地带着外地朋友来体验白族三道茶。他们亲自切红糖,切乳扇,烧火。一边体验,一边在网络上直播,同时还配着芸作主人段树金的旁白做讲解。

第一道苦茶,火塘上的瓦罐烤好焦糖色的本地绿茶,再配上沸腾的水,原汁原味;第二道甜茶,加上红糖、乳扇、桂皮等调料;第三道回味茶,茶盅中放适量蜂蜜、姜,少许炒米花,若干粒花椒,一撮核桃仁。这杯茶,喝起来甜、酸、苦、辣,各味俱全,回味无穷。

这是我成年后,第一次如此专注地全程体验三道茶。井然有序的仪式感让时间慢下来,这项非遗的茶文化充满白族文化气息。虽然我从小熟悉一苦,二甜,三回味这句话,但年过三十,更能体会到这句话背后的人生况味。

三道茶全程体验下来,花了两个多小时,一旁拍照的金花们也能远远围观到茶桌上繁复的步骤。随机加入,喝上一道,然后继续在院落里穿行。

除了三道茶,过春节最特别的吃食是一掌雪,这是大理过年集市里才有的独有浪漫。我通过一部微电影了解到它,片子里的奶奶,在茶花盛开的阳春三月,带着孙女阿月,将苍山雪背到三月街上,泡松的白雪,拿勺子按压成形,浇以红糖水,制成一掌雪售卖,一路上,奶奶讲述了雪落到土里、种子里、石头里、火里的故事,一滴水在大理循环,几代人生生不息。片子的文案说,来自苍山的一掌雪,才是大理真正的样子。

明代至今,大理一掌雪历史悠久,大理本土作家又凡写道,似乎从明代开始,就不断有关于大理卖雪、雪饮的诗文。明施武有《滇中竹枝词middot;卖雪词》:双龙关里百花香,银海逶迤抱点苍。六月街头教卖雪,行人错认是琼浆。

没有人说得清,是在哪一年的春节又在鹤庆县的云鹤镇重新看见了一掌雪。小红书博主歪歪T去年大年初一拍摄了一位鹤庆奶奶售卖的一掌雪,今年又去了。竹箩筐里拿纱布盛放的雪,是除夕夜从马耳山背下来的。只是不再用勺按压成掌形,而是放进小小的塑料圆碗里,配上蜜饯腌制过的红萝卜丝、木瓜片、杏片,浇上黏稠的糖浆。

小碗里的制作完,奶奶又以老式的按压法,将雪压紧压实,呈圆形片状,刚好够放在一个人的手掌心,所以称一掌雪。视频里,歪歪T说以后每年都要来找奶奶吃雪,90岁的奶奶刚好大年三十生日,她爽朗地笑着答,我也还在吃着雪,年三十晚上还吃了一碗,只是木瓜嚼不动,吃纯雪,我年年都来,你年年都吃得着。

我的鹤庆同学说,今年过年,云鹤镇这份一掌雪异常火爆,关于90岁奶奶的故事也在镇里流传。60多年来,她一直守着这个摊子,售卖手工饼和各类腌制果脯。这两年,又将一掌雪重新出摊。现如今,奶奶的一众孙辈已经能撑起一掌雪的小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从小红书上了解到一掌雪背后的故事,他们品尝、传播一掌雪。高原的阳光下,手捧一掌冰凉甜蜜的雪,这就是大理人年的味道了。白云生处一掌雪。当掌心的纹路深深嵌进一片白雪,那是来路,更是归途。又凡写道。

春节是和故乡的一期一会。每次返乡我都试图通过短暂的节日去弥补缺席的时光,密度强,应接不暇,每见一次,多一点新。我从北京回到西南边陲的大理,苍洱毓秀,天高地广。10多年前,我从这里出发去寻找我的远方,现在,有很多远方的人在这里诗意栖居。

人来人往之间,大理的春节呈现出新风貌,而小红书也成了我这个归来的外地人过春节的生活指南。

在大理市银桥镇,小红书上的旅居者为大理的白族留守老人拍下一组珍贵的新年照片。

在鹤庆县云鹤镇,90岁的白族奶奶,每年初一摆摊售卖一掌雪,这是大理过年集市里才有的专属浪漫。这份古老的吃食,从最早的明代记录里,重新回归街头,通过小红书为更多人所知。

在剑川县古城,一个院落一道门,一边是纳福的书法,一边是牡丹花开的图画,从花鸟虫鱼到文人雅趣,家家大门上粘贴着手绘年画。

留守老人们的新年照片

除夕那天,小红书上一组白族老人的照片吸引了我的目光。照片里四位奶奶穿着最传统简洁的靛蓝色对襟上衣,系着靛蓝色或黑色围裙,着黑色长裤,头上裹着条纹或纯黑头巾,浑身上下只有腰带上的几朵刺绣花纹,她们以红色幕布为背景,手提灯笼,每个人都笑得平和慈祥。

这样的穿搭是大理农村白族老人最寻常的式样,会让人想起外婆和奶奶。小红书博主是子鱼呀,在龙年来临之前,为银桥镇西城尾村的老人策划了这次拍摄。

是子鱼呀来自浙江杭州,今年30岁,2023年秋冬她在大理住了两个多月,住的院子在银桥镇一个叫西城尾村的小村庄,离大理古城有10多公里,距离网红磻溪S湾步行不到两公里,但仅仅就这两公里,就让这个靠近洱海的村庄在热闹中避世。

刚到村里的第一天,她就感受到了村民的热情。是子鱼呀住的是一个老院子,三四个月没有人住过,院子里的草长得很高。邻居李叔热情地进来帮忙看房子,告诉她要注意老鼠,可能还会有蛇。李叔还拿着他家的镰刀,割了院子里的草。在杭州,她说不出邻居是谁,在电梯里遇到可能也不会打招呼,更不用说建立更亲密的情感连接,但是在大理农村,低矮的围墙,敞开的大门,都天然拉近了人与人的距离。有一次,她家电线被老鼠咬断,也是邻居帮忙找人来修好。

和村民熟络起来之后,每天早晚,大家经常聚在她家院子里聊天,这里就像一个村民信息交流中心。她也参加村里的各种娱乐活动,一起跳舞,教村民弹奏乐器。

住了两个月后,她准备离开大理,去新疆。她想,在离开之前能为这些老人们做点什么呢?平时她喜欢拍照,男朋友也是一个专业摄影师。于是,她决定为村里的留守老人拍一次新年照片。

拍摄是在一月份,那天刚好村里有婚宴,家家户户去做客或帮忙,他们在酒席附近的李叔家借了院子,布置背景。下午一点,陆陆续续有老人过来。是子鱼呀准备了一个即时打印机,照片打印出来后送给老人,很多老人拿到照片后,就自发把自己的家人姐妹拉过来拍摄。

在拍摄过程中,白族四姐妹让他们记忆深刻。最年长的95岁,其他的也在80岁以上。这些老人没有机会拍正式的照片,甚至没有拍过结婚照。她们格外重视这次拍摄,在拍摄之前,为彼此认真整理衣着,慢慢扣好扣子,一圈圈包裹好头巾、腰带系端正,把最好的银手镯、金耳环戴起来。

这天下午,他们大概拍了四十组照片,基本上村里知道这件事的老人都来了。住在这里的几个月,是子鱼呀受到村民很多照顾,拍照是对这段旅居生活的回馈和记录,拍摄结束后,有老人一直握着她的手。

龙年来临,旅居者为大理的本地留守老人拍下一组珍贵的新年照片,在小红书上收获温暖和感动。我突然发现,本该是我们这群本地青年力所能及的事情,却通过外部的力量达成了。而这样的温暖四处散播,在大理开花。

书香古城里的雅致年画

除夕之前,我也备好了对联、灯笼、窗花,各式各样的福字和带龙的贴画,年年不同,又好像年年相似。直到我在小红书上刷到阿biu和二佳分享的剑川手绘年画。

阿biu和二佳有十年旅居史,他们践行的是候鸟式生活,之前来过云南很多次。

剑川,名字自带几分江湖侠义,距离大理市区130公里左右,匆忙赶路的游人会忽略这里,殊不知这里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一个历史悠久的文献名邦。

剑川古城街上,我时不时会看到院落大门挂着清朝年间遗留下来的进士牌匾,这里不乏进士举人,读书风气盛行。古城里的电表箱、水表箱,皆用木雕框起来,独特别致。几乎家家门口都挂有楹联和年画,展示着主人家深厚的文化底蕴。

过年前一周,阿biu和二佳来到这里,古城街巷有老婆婆在门口晒太阳,看报纸,本地生活气息浓郁,他们最先被吸引的就是集市里售卖的手绘年画。在他们成长的记忆里,春节的年画,以红色为主,门神的画像也比较严肃。

但剑川的年画,以宣纸作底,一枝梅花,一只绣球,雅致浪漫。如果自己不擅长画,人们就会去请城里的老先生帮忙画,每一家的内容都不一样,贴合这一年新的期许。

阿biu和二佳很幸运遇到了摆摊卖画的白族阿姨,她画了三十多年,十元一张。他们买了一幅黑白的春江水暖鸭先知,一幅繁花似锦春常在,打算回家装裱起来,挂在墙上。

在小红书上,还有人像集邮一样,专门搜集剑川的年画,再复刻出来售卖。原本贴在门上的年画,成为装饰画被传播得更广。

在剑川,书画不是难以触及的阳春白雪,而是一种生活方式,散发着墨香的春节氛围是我在大理市区体验不到的别样年味。阿biu和二佳说,把新年过成日常,把日常过成浪漫,这便是小城剑川的年味。

一掌雪和三道茶

2月17日,在周城村,我遇到了一个本地的白族姑娘,她去年从小红书上发现芸作银秀坊,来这里拍过金花照,今年特地带着外地朋友来体验白族三道茶。他们亲自切红糖,切乳扇,烧火。一边体验,一边在网络上直播,同时还配着芸作主人段树金的旁白做讲解。

第一道苦茶,火塘上的瓦罐烤好焦糖色的本地绿茶,再配上沸腾的水,原汁原味;第二道甜茶,加上红糖、乳扇、桂皮等调料;第三道回味茶,茶盅中放适量蜂蜜、姜,少许炒米花,若干粒花椒,一撮核桃仁。这杯茶,喝起来甜、酸、苦、辣,各味俱全,回味无穷。

这是我成年后,第一次如此专注地全程体验三道茶。井然有序的仪式感让时间慢下来,这项非遗的茶文化充满白族文化气息。虽然我从小熟悉一苦,二甜,三回味这句话,但年过三十,更能体会到这句话背后的人生况味。

三道茶全程体验下来,花了两个多小时,一旁拍照的金花们也能远远围观到茶桌上繁复的步骤。随机加入,喝上一道,然后继续在院落里穿行。

除了三道茶,过春节最特别的吃食是一掌雪,这是大理过年集市里才有的独有浪漫。我通过一部微电影了解到它,片子里的奶奶,在茶花盛开的阳春三月,带着孙女阿月,将苍山雪背到三月街上,泡松的白雪,拿勺子按压成形,浇以红糖水,制成一掌雪售卖,一路上,奶奶讲述了雪落到土里、种子里、石头里、火里的故事,一滴水在大理循环,几代人生生不息。片子的文案说,来自苍山的一掌雪,才是大理真正的样子。

明代至今,大理一掌雪历史悠久,大理本土作家又凡写道,似乎从明代开始,就不断有关于大理卖雪、雪饮的诗文。明施武有《滇中竹枝词middot;卖雪词》:双龙关里百花香,银海逶迤抱点苍。六月街头教卖雪,行人错认是琼浆。

没有人说得清,是在哪一年的春节又在鹤庆县的云鹤镇重新看见了一掌雪。小红书博主歪歪T去年大年初一拍摄了一位鹤庆奶奶售卖的一掌雪,今年又去了。竹箩筐里拿纱布盛放的雪,是除夕夜从马耳山背下来的。只是不再用勺按压成掌形,而是放进小小的塑料圆碗里,配上蜜饯腌制过的红萝卜丝、木瓜片、杏片,浇上黏稠的糖浆。

小碗里的制作完,奶奶又以老式的按压法,将雪压紧压实,呈圆形片状,刚好够放在一个人的手掌心,所以称一掌雪。视频里,歪歪T说以后每年都要来找奶奶吃雪,90岁的奶奶刚好大年三十生日,她爽朗地笑着答,我也还在吃着雪,年三十晚上还吃了一碗,只是木瓜嚼不动,吃纯雪,我年年都来,你年年都吃得着。

我的鹤庆同学说,今年过年,云鹤镇这份一掌雪异常火爆,关于90岁奶奶的故事也在镇里流传。60多年来,她一直守着这个摊子,售卖手工饼和各类腌制果脯。这两年,又将一掌雪重新出摊。现如今,奶奶的一众孙辈已经能撑起一掌雪的小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从小红书上了解到一掌雪背后的故事,他们品尝、传播一掌雪。高原的阳光下,手捧一掌冰凉甜蜜的雪,这就是大理人年的味道了。白云生处一掌雪。当掌心的纹路深深嵌进一片白雪,那是来路,更是归途。又凡写道。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上一篇:故乡里的中国|哈尔滨,流量内外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推荐
 
     栏目排行
  1. 热热闹闹迎元宵节
  2. 助力中欧班列运输兴隆场编组站驼峰春整
  3. 新年惊喜,赛博风起!赛博越野旅行车巡
  4. 开学在即+温度剧变,孩子如何少生病?
  5. 开年拼经济号角吹响多领域释放稳开局积
  6. “十四冬”城市故事|这就是呼伦贝尔—
  7. 江苏星火特钢集团“开工第一课”——开
  8. 工行廊坊万庄支行践行温暖服务打造暖心
  9. 丑出天际?帅到掉渣?看完特斯拉Cyb
  10. 主播说联播丨“新春第一会”,开好局起
     栏目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