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金融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天下金融网
首页 资讯 财经 理财 消费 产业 基金 股票 外汇 期货 银行 企业 行情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正文
气象“万千”|用十六年阻断“黑土地”的退化
2024-02-05 03:51:05      来源:千龙网   阅读量:13960   

加强退化耕地治理,加大黑土地保护工程推进力度,实施耕地有机质提升行动。不出所料,黑土地相关内容再次被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重点提及。

退化、保护、有机质提升、黑土地hellip;hellip;过去十六年间,这些关键词几乎占据了李保国的全部生活。在吉林梨树县,他和他的同事、学生一起,年复一年地探索黑土地保护性耕作的模式和技术,如今,这些技术已经推广到黑土地之外更广阔的田野中。

2008年,李保国第一次到梨树县,原计划是在那里建一座农业气象与土壤肥力监测站、同时推广信息农业技术,但真正进入这里的黑土地之后,他才发现,这片黑土上,面临的困境远比想象的要多。

黑土在退化,许多人都知道,但真正了解的却并不多。在梨树站,有一个黑土地剖面观察点,黑土层的厚度只剩下30厘米左右。根据推测,在人们开垦耕作之前,黑土层有60-70厘米。

和许多人的想象不同,东北平原并非真的完全平坦,而是由无数缓坡、矮丘陵组成,开发利用裸露在外的黑土地,极易受到风水的侵蚀,每年春耕季节,正是东北风多的时候,扬尘铺天盖地,农田的珍贵表土大量流失,发生严重沟道侵蚀的区域,土地被侵蚀沟切割得支离破碎hellip;hellip;根据监测,每年黑土层要减少几毫米,甚至1厘米。

李保国觉得,遏制黑土地的退化,可能比原本想做的事情更迫切。于是,从那时候起,李保国和他的同事们,在梨树县建起了一座实验站,每年超过一半的时间,都驻扎在这里,分析土壤、开发和推广新的农业技术,尝试阻断黑土地退化的趋势,让黑土地长久成为中国人的粮仓。

在大多数土壤中,土壤有机质的百分含量是很低的,但其对土壤功能的影响巨大,人类的耕作,需要的也是土壤有机质中含有的各种养分。而且,在耕作中,由于人类带走了大量的地上生物量,如粮食、蔬菜、秸秆等,土壤有机质含量必然会下降,保持甚至提升有机质含量水平的方法,就是不断往土壤中归还各种有机物质。

但这并不容易,在多年的调研中,李保国和他的同事们发现,直到今天,许多地方仍然沿袭着秸秆离田的耕作方法,尽管可以通过补充有机肥等方式,归还一定数量的有机质,但那么多的有机肥,又从哪儿来呢?

十多年的研发中,李保国和他的同事们,摸索出一套保护性耕作的技术与推广体系即梨树模式。通过免耕少耕、秸秆还田、轮作间作等方式,尽可能减少对土壤的扰动,尽可能归还出自土壤的有机物质,尽可能降低风水侵蚀的影响等。

保护黑土地的最好方法,无非是人类不去打扰,大自然中的生死枯荣,自然而然会在东北平原上积累更多的黑土。但这样的方法并无意义,人类需要土地中出产的粮食,所以必然面临着利用和保护的矛盾。事实上,全球四块大型黑土地,几乎都面临着同样的难题。

没办法完全恢复自然的状态,但可以向自然学习,李保国和他的同事们创建发展的保护性耕作模式,就是让耕地尽可能贴近自然的状态。

走进梨树县的试验田中,可以看到,许多试验田里,秸秆被收割机粉碎或切段后还田,但却留下小腿高的高茬,这种高留茬的方法,可以使其余切段后的秸秆更好地留在田里,而不是被一阵风刮走。

在这里,类似的措施如条耕技术等还有很多,大多是多年实验中优化出的秸秆覆盖还田坡地、洼地中,又以不同的组合方式实施,最终的目的,是让农田本身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而不是依靠外部的力量来保护或提升土壤有机质。

在李保国看来,黑土地的保护,并不排斥对土地的利用,而是在利用中保护,在利用中提升。

就在梨树站的一块试验田中,一个时间超过5年的实验显示,保护性耕作中,土壤的有机质在缓慢恢复。李保国将他们探索出来的保护性耕作模式,称为梨树模式,而在今天,这一模式,早已经走出梨树,在东北、华北以及更远的地方推广落地。

加强退化耕地治理,加大黑土地保护工程推进力度,实施耕地有机质提升行动。不出所料,黑土地相关内容再次被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重点提及。

退化、保护、有机质提升、黑土地hellip;hellip;过去十六年间,这些关键词几乎占据了李保国的全部生活。在吉林梨树县,他和他的同事、学生一起,年复一年地探索黑土地保护性耕作的模式和技术,如今,这些技术已经推广到黑土地之外更广阔的田野中。

2008年,李保国第一次到梨树县,原计划是在那里建一座农业气象与土壤肥力监测站、同时推广信息农业技术,但真正进入这里的黑土地之后,他才发现,这片黑土上,面临的困境远比想象的要多。

黑土在退化,许多人都知道,但真正了解的却并不多。在梨树站,有一个黑土地剖面观察点,黑土层的厚度只剩下30厘米左右。根据推测,在人们开垦耕作之前,黑土层有60-70厘米。

和许多人的想象不同,东北平原并非真的完全平坦,而是由无数缓坡、矮丘陵组成,开发利用裸露在外的黑土地,极易受到风水的侵蚀,每年春耕季节,正是东北风多的时候,扬尘铺天盖地,农田的珍贵表土大量流失,发生严重沟道侵蚀的区域,土地被侵蚀沟切割得支离破碎hellip;hellip;根据监测,每年黑土层要减少几毫米,甚至1厘米。

李保国觉得,遏制黑土地的退化,可能比原本想做的事情更迫切。于是,从那时候起,李保国和他的同事们,在梨树县建起了一座实验站,每年超过一半的时间,都驻扎在这里,分析土壤、开发和推广新的农业技术,尝试阻断黑土地退化的趋势,让黑土地长久成为中国人的粮仓。

在大多数土壤中,土壤有机质的百分含量是很低的,但其对土壤功能的影响巨大,人类的耕作,需要的也是土壤有机质中含有的各种养分。而且,在耕作中,由于人类带走了大量的地上生物量,如粮食、蔬菜、秸秆等,土壤有机质含量必然会下降,保持甚至提升有机质含量水平的方法,就是不断往土壤中归还各种有机物质。

但这并不容易,在多年的调研中,李保国和他的同事们发现,直到今天,许多地方仍然沿袭着秸秆离田的耕作方法,尽管可以通过补充有机肥等方式,归还一定数量的有机质,但那么多的有机肥,又从哪儿来呢?

十多年的研发中,李保国和他的同事们,摸索出一套保护性耕作的技术与推广体系即梨树模式。通过免耕少耕、秸秆还田、轮作间作等方式,尽可能减少对土壤的扰动,尽可能归还出自土壤的有机物质,尽可能降低风水侵蚀的影响等。

保护黑土地的最好方法,无非是人类不去打扰,大自然中的生死枯荣,自然而然会在东北平原上积累更多的黑土。但这样的方法并无意义,人类需要土地中出产的粮食,所以必然面临着利用和保护的矛盾。事实上,全球四块大型黑土地,几乎都面临着同样的难题。

没办法完全恢复自然的状态,但可以向自然学习,李保国和他的同事们创建发展的保护性耕作模式,就是让耕地尽可能贴近自然的状态。

走进梨树县的试验田中,可以看到,许多试验田里,秸秆被收割机粉碎或切段后还田,但却留下小腿高的高茬,这种高留茬的方法,可以使其余切段后的秸秆更好地留在田里,而不是被一阵风刮走。

在这里,类似的措施如条耕技术等还有很多,大多是多年实验中优化出的秸秆覆盖还田坡地、洼地中,又以不同的组合方式实施,最终的目的,是让农田本身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而不是依靠外部的力量来保护或提升土壤有机质。

在李保国看来,黑土地的保护,并不排斥对土地的利用,而是在利用中保护,在利用中提升。

就在梨树站的一块试验田中,一个时间超过5年的实验显示,保护性耕作中,土壤的有机质在缓慢恢复。李保国将他们探索出来的保护性耕作模式,称为梨树模式,而在今天,这一模式,早已经走出梨树,在东北、华北以及更远的地方推广落地。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上一篇:西藏濒危黄牛抢救性保护取得进展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推荐
 
     栏目排行
  1. 更多“洋味道”端上年夜饭餐桌
  2. AIONYPlus80新车型,行驶续
  3. “反向压岁钱”可以成为新年俗
  4. 春节莫忘回家“干干”
  5. 可绑定内地银行卡,香港八达通支持Ap
  6. 去年基本医保基金整体运行平稳
  7. 一箭11星!我国成功发射吉利星座02
  8. 2024仰望开门红:仰望U8销量1月
  9. 披萨小店藏闹市老外到此若“归家”
  10. 2月3日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1296
     栏目热点